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光明日报评文化节目“出圈”:给媒体融合带来启示

导语:我们可以看到,大屏和小屏的融合与互动,让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短视频成为“出圈”的胜负手,传统电视节目中需要针对短视频专门设计动情点和传播点;而长视频则具有完整的知识信息和多元的表达空间,适合集体观看。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新技术纳入创意视野,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本文作者:梁君健,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化节目迅猛“出圈”,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一众“自来水”不吝啬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也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集中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

  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虽然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但处处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舞蹈以唐代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让人沉浸和震撼的背景环境。节目的大多数要素,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设计灵感,均来自千年之前的那个传奇时代。而当代舞者的一颦一笑,则让凝重变得灵动、让传统融入当下。

  这些节目何以流行甚至“出圈”?它们为视听创作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哪些路径启示?这些问题不该被轻轻滑过。

  得到青年群体的共鸣与认可,一直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创作命题。这些节目在进行形态创意和主题设置时,都瞄准了当代主流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需求。它们充分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萌、趣、情、识营造共情体验和艺术共鸣,并创新舞台表现手段,将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相结合,从而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关心的情感话题和美学话题。《典籍里的中国》舞台上,伏生对于妻子的怀念和对战火逃生的追忆,不仅是简单的史实描述,还可以感受到试图联通古今情感与价值观表达的努力。当这些视听内容得到青年群体的喜爱和认可后,他们会主动分享与点赞,为传统文化注入传播能量。

  要承认,《唐宫夜宴》的惊艳和“伏生护书”的动情,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多场景变换和舞美设计等舞台创新,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黑科技”,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让“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有了物质基础,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的新技术也推动着精品节目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在当下的社会场域中迅速传播并维持热度。

  我们可以看到,大屏和小屏的融合与互动,让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短视频成为“出圈”的胜负手,传统电视节目中需要针对短视频专门设计动情点和传播点;而长视频则具有完整的知识信息和多元的表达空间,适合集体观看。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新技术纳入创意视野,是文化创新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网络平台高频度推出各类综艺,且风头一直不减,对传统媒体来说确实构成不小的压力。值得欣慰的是,传统媒体也不乏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这启示我们,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虽然在技术革新和资本运作方面,传统媒体或无法走在市场化媒体的前面,但精品视听内容正是传统主流媒体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凭借。事实说明,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传播平台可以拉平起跑线,平衡不同机构之间的既有优劣势。只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转化规律,那么,传统媒体就仍有机会在移动互联网的新舞台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